当前位置:天气快报 >天气新闻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传说,农历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古代,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他们又称三月三为“歌节”。
广西三月三的起源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
■《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n,病),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更像是一种游戏,玩法是大家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放在流水之上,任酒杯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不然就罚酒三杯。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书文俱佳、举世闻名、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唐以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