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快报 >天气新闻
"2012年前,我们的台风预测预报水平较低;2012年后,台风预测水平逐渐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开国际会议时,有国际同行问我,为什么你们的预报水平进步这么快?"在5月18日下午举行的"你所不知的‘气象黑科技’——直击天气 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许映龙揭秘了助力台风预报准确率提升的那些"黑科技"。
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不断缩小 背后有哪些黑科技?
中国气象局举办“直击天气 与科学家聊天”活动
台风是夏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它能缓解高温伏旱,补充淡水资源,但其巨大的风力、猛烈的暴雨及风暴潮也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台风预报的准确率对于防灾减灾意义重大。近几年,借助集合天气预报模式及卫星观测等的进步,我国台风预测路径误差不断缩小。
许映龙表示,目前台风预报主要采用客观预报方法,主要依靠数值天气预报,特别是集合预报技术。集合预报技术更正式的名字为 "多集合预报模式系统的集成订正技术",通过最新实况定位,在台风路径集合预报中优选一定数目的"好成员",少数"好成员"的"平均成绩"自然要比集合平均更佳。
台风路径准确率提高的另一原因就是卫星资料的运用,特别是2016年风云四号卫星发射,将提供分辨率更高的图像,为台风定位、定强提供更可靠更精细的观测资料。
许映龙说:“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的台风预报水平主要依据台风路径预报误差。2012年之前,我国预报比水平较低,2012年后,逐渐步入先进水平。前几年,我国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在100多公里,2015到2017年,路径预报误差在60多公里。”
同时,基于台风影响的预报也在逐渐开展,比如对台风大风带来的破坏性的预估。许映龙说:"2014年7月18号,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文昌,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得最强台风。当时,预估到台风登陆点风力非常强,通过海南省气象台建议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前撤离登陆点方圆25公里内居住在瓦房、危房内的群众。台风登陆前3个小时,当地转移了18万群众。"
同时,台风预报也正走向“一带一路”,走向全球,逐步开展对全球热带气旋的预报和监测研发。2017年,就对孟加拉湾和大西洋的飓风"厄玛"等进行了预报。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能否提前预测?
除了台风等,夏季的极端暴雨、洪涝、高温等气候事件也给国民经济和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李维京表示,每种极端天气都有非常明确的定义。简单来说,如果一次降水事件排在历史上所有出现的降水事件95%之前,一定是极端事件,可能会造成灾害。
李维京说,"我国70%的自然灾害都是气象灾害造成的,气象灾害大部分又是由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据统计,1991年以来,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平均每年经济损失大约达3000亿。"因此,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报意义重大。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测业务系统为我国首个专门对极端气候事件进行监测和预报的系统,从2007年开始建立,2010年就具备了监测能力。
首先,该业务系统具备监测功能,可以监测全球范围内的极端气候事件,但目前主要的监测重点仍是亚洲区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也被确定为世界气象组亚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评估中心。
其次,该业务系统在极端事件归因方面即原因方面做了大研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多。
多处村民房屋被洪水淹没
同时,经过几年的研究,建立了极端旱涝预测的理论和方法。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可以说每年最主要的气候事件就是旱涝的影响。李维京表示,过去几年当中,有很多成功预测的例子,比如预测2015-2017年主要多雨带在南方。
李维京表示,该系统更是一个将预测和影响评估相结合的系统。之前,对极端气候事件都是事后评估。现在则是把预测和影响评估相结合,就是灾害预测。除了预测哪干旱、哪多雨,还会预测旱、涝等天气事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说,上述研究过于"高大上",不太接地气的话,那北京市气候中心副主任杜吴鹏的研究就是使这些研究成果离普通人更近。大到城市建设规划,小到人们的日常购物计划,都离不开气候预测和服务。比如,有些沿海城市在建造大桥时会根据历史上影响该地的台风数据来设计防风标准,也有一些淘宝店主询问某地今年夏天雨多不多,以准备更多的雨具。
气象工作者除了探索短期内风霜雨雪、阴晴冷暖的变化外,也在尽力看的"更远",了解更长时间内会发生什么天气。现在,台风集合预报、极端气候监测预测业务系统等科技成果助力我们看得更远。未来还将有哪些"黑科技"面世,拭目以待,充满期待。